序言
今天是2021年1月26日,坐在三創5樓的咖啡廳,這裡光線很明亮,且人不多(我不能接受咖啡廳跟菜市場一樣吵,就算他再美東西再好吃)。逐漸發覺自己的喜歡什麼是種無以名狀卻堅實可喜的確幸。昨天和朋友講到希望盡可能每天做一件讓自己不習慣的事,久而久之,讓自己對世界萬物的接納程度提高,看到更多不一樣的可能,或許能激發出不一樣的自己。
以前我總希望能把事情做好再呈現給大家,但是陸陸續續看到一些文章和書都表示「我們無法優化根本不存在的事」,先丟出beta版本試試水溫,可以有以下好處
- 如果努力的方向一開始就錯了,beta版本至少只需打掉30%,而非100%
- 不管有無得到反饋,看到作品publish出來,都會有動力繼續前進,較不易半途而廢
- 自己的brand image不一定會馬上讓人看見,但不做就永遠沒人看見
於是乎,所以今天要做的不習慣的事,就是改掉「想把文章修好再發布」的想法,並且花50分鐘把2020發生的事速寫出來,並給予短評。
一月
結束大四上的課程,這學期都選了自己喜歡的課(金融科技導論、R語言與資料科學導論等等),雖然期末的商管統計資料分析和線性代數都炸了,但很自傲自己大學四年不曾為了和朋友一起修課而修課,自己想要什麼就去做。
回頭來看,其實自己跑去修課成績不一定會很好看,作業寫不出來找認識的人抱腿往往比較輕鬆。沒辦法,誰叫我不夠強到當腿。只好期許自己在與人合作的社會中,保有自己不市儈的靈魂
二月
在微軟x台積電的黑客松比賽中拿到了AOI組的第二名。很幸運碰到恩維、溫雅、翰揚三個研究生哥哥帶我打比賽,這大概是我划水滑最深的一次體驗了,只跑了一個後來沒有apply的Siamese Network Model,最後present也沒能上去表現。
還不知道這場比賽是否對我的職涯有幫助,因為雖然它標榜幫你找工,也沒後續消息,之後找工作也沒被問到這段。不過能夠如此密集的進出微軟Taipei Office的機會,大概此生也沒幾次了吧。不過我真的對surface pro、Azure或Office 365等商品無感...
三月
去年暑假萌生想要出國念MSBA的念頭,還考了一次GRE,然而3月考量家庭經濟狀況,打消出國讀書念書,改考台清交資管所,並去大碩繳了4萬5報名費。殊不知過了2周和爸爸聊天後,他仍然支持我本來的決定,於是我又去大碩一趟辦了85%退費,差價6千多差不多可以考一次托福...
一路上很感謝父母在教育上對我的栽培,不需要煩惱怎麼籌措學費、生活費、補習費,他們並不有錢,卻很偉大。相比之下,我沒有足夠的信心可以投注同樣比例的資本在我的孩子上
四月
月初面試了蝦皮的的DS Intern,先由Hank跟我面試30-60分鐘的SQL&Python,Jenny再加入我們一起聊履歷,最後被reject。後來有一個DA Intern的機會,一樣是Jenny學姊下面的缺,可能是工作內容不一樣加上不久前才考過code,所以這次面試聊個天就結束了。
月中看到柯冠州教授發了一篇文,Gogoro在應徵研究人員就投遞履歷了。面試是在一家叫Library 134的咖啡廳,裡面很安靜超級推。Leo 和Kevin問了我一些履歷的東西還有data analysis的情境題,整體來說算很舒服,面試完的那晚,我寄信給Leo和Kevin一封thank you letter,除了展現自己的誠意外,也針對面試內容自己沒講好的地方做補強。隔兩天收到阿發的電話,主要是他在向我介紹我要做的項目內容,大致上也沒有問什麼技術題,不過有印象一題是:「你覺得學校教的什麼是DS最重要的技能」,我回答統計和線性代數。
之後我先是收到蝦皮的錄取通知,我向Jenny學姊說我仍在等Gogoro的實習機會,並在隔一兩天主動寄信給Kevin詢問結果。那天和莉亞在管一一樓坐著,突然收到Kevin的電話,告訴我錄取了,那個興奮的感覺彷彿仍在血液沸騰。
Gogoro這段經驗實在是我始料未及的,生命就是活的這麼無法預測才好玩
五月
一開始在Gogoro九樓工作的時光格外特別,阿發坐我左邊,只要轉頭就可以看到我有沒有在偷懶; Eunice坐我對面,雖然沒有太多交流但中午會領我吃飯像個好姊姊; Joe坐我右邊,UC Irvine會計碩畢業,是個大帥哥,身材就是稍微有練那種,我是公司女同事絕對把他列為全公司前3想交往對象,好險他不高(目測172左右)不然真的太勝利...
一開始的時光,就是打開Jupyter Notebook把公司的資料和套件networkx搞熟,再把阿發給的那本Graph Theory啃完就好,寫code沒什麼難度,趁機熟悉了linux常用的指令。不過同時還有兼顧學業,所以也不覺得特別輕鬆
Offer來的前幾天,我三不五時就會經過南京復興,幻想自己未來在這上班的美好場景
六月
這時仍然想要讀美國的MSBA,於是報名Mason GRE再挑戰一次去年重重打擊我的GRE大魔王。來到六月中的畢業典禮,雖然是分離的場合,卻不太有感覺,畢竟自己大四開始就和本來的朋友圈脫勾了,暑假的一大團泰國畢旅也沒有去,後來的聚會似乎也沒被邀請了。現在偶爾還是會懷念大學讀書的時光,人類對於不確定感到恐懼,大一二的時光讓一群經歷瘋狂升學壓力打算好好放鬆的人們,不用去思考未來的出路,也不至於面對獨自行動帶來的不安感,只要上課、考試、社團、活動、社交就好,純粹而美好。
現在申請學校有時會埋怨自己怎麼大學不好好顧成績,其實有時候只是願不願意的問題; 然而我也感謝那段充滿青春的歲月。和朋友揪讀書、和學長請教籃球、和百九吃宵夜、白天去James Joyce找Chet蹭免費的coffee和shot、大二下第一次出國當個背包客、第一次牽手和接吻(不會有偶像劇的配樂的別傻了)...
現在活得越來越像大人,少了年少的青澀與單純,雖然還沒走偏,仍期許自己未來能以己身之力回饋附中、回饋台大,一方面是為了幫助他們認識職涯,另一方面也是幫助自己接觸不同人群,適度離開扼殺創意的俗世中。
七月
過著10-18上班 19-22Mason補習 23-01總圖讀書的充實生活
上完班再上課是真的累,但是回想自己居然可以為了一堆再也用不到的難字和文章而努力,實在很不可思議。而且在Mason推The Big Bang Theory的坑之後,人生多了不少樂趣。
八月
GRE考得異常好,爽了好久。八月中開始補SK2托福,想一鼓作氣衝上T110。和1356同學去馬祖玩,馬祖真的還好,但能跟老同學出遊的機會越來越難,也必須要好好珍惜,或許是振瑋的憾事讓我再度體會到人生無常的。22歲生日過得很平淡,和莉亞吃一家叫Oubre的餐廳,收到Black Monster的乳液當生日禮物。
八月的記憶少到要看Ig的story回顧...
九月
托福一戰大失利,打亂了所有計畫。打了工管系的OB賽。和德軒以及一群同樣要申請留學的朋友聚會,算是開拓交友圈吧,不過後面就鮮少聯絡,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事要忙。
OB賽是最近一次參與的系籃活動,不知道會不會是近兩年的最後一次。身為前前任隊長,看到自己帶的學弟在帶隊很欣慰,但是還是很氣自己不夠像家榮那樣愛籃球、愛工管系籃,甚至偶爾會懷疑自己的領導力。
十月
為了11月的Hood to Coast開始練跑,準備托福二戰的同時,也開始寫SOP、推薦信,甚至選校都還沒確定。
看了IG,恩,80%的限動都是跑步的,看來我這個月真的沒啥其他的事
十一月
申請的進度過了一半,實在有點趕,加上公司的工作遇到來到高原期,自己感覺沒有什麼在成長,想工作的意願也逐漸下滑,反倒花了很多時間在練習長跑上。值得一提,我的第一篇medium也是在這時產出的,全英文實在有點硬,現在看起來也沒什麼邏輯,不過至少是踏出了第一步! 而且還回到DAC分享經驗,覺得講得很普,大概是太久沒有訓練管院的講話能力了。暗自許願如果申請結果不錯的話,邀請幾個認識的朋友在管院一號館1樓教室開個分享會,回饋學弟妹,也當作人生的一個成就解鎖。
大概從這個時間點,感覺心就不在公司了,持續到現在,東西總想等到死線再集中輸出。想得越多就越無力,想要重回學生身份進修但申請結果要半年後才確定; 想拿到美國高薪工作但越來越多關於當地市場負面消息; 想堅持Data Science的路但Software Engineer的報酬實在太香了(fuck資本主義)
十二月
潛水很久後,在PPT road_run版發了第一篇文請教怎麼跑半馬。看了一些成長類的文章想要調整自己的觀念,開始接觸之前很排斥的品牌形象打造(現在仍然有一點,所以沒有好好宣傳過自己的medium)
10-12月的monthly reflection才寫完沒多久,所以感覺能寫的不多,大致上還是跑步、申請留學、工作的三點一線行程
總結
本來想說花一小時速寫一波就好,結果又花了2個半小時...寫文章真的好累,如果有像黑鏡「鱷魚」那一集的裝置,讓人們透過儀器讀取他人的記憶片段就好了。
- 毫無章法邏輯的文章是1D,讀者浪費時間卻沒辦法創造想像在腦海中
- 平庸的文字是2D,不夠精練的文字讓讀者能創造畫面,但是沒有太多情緒
- 生動的文字是3D,讀者能徜徉在你描繪的世界中,讀完充滿驚喜
- 如果有「鱷魚」裡面的裝置,就能創造4D的終極體驗了
- 加油Neuralink,加油Elon Mu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