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logue EP3

Sam Liao
Jun 27, 2021

--

Monologue(獨白)這項專案主要是以文字紀錄一段時間內,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所激盪出的想法,幫助我在未來很好的回溯過去的想法,同時有效地追蹤自己的成長軌跡。

Period: 2021年 5月初-6月底

最近完成了什麼

和高中同學去軒澤生傳系的畢業製作@圓山,重新感受當學生時的活力和創意,其中一個展區是聞香味填你所認知的形容詞,還滿有創意的

趁假日去辦了新護照,這次可以用10年,雖然不怎麼滿意臨時拍的照片(髮量少少的而且看起來很幼齒)但這就是一個人生的階段,擁抱它就行了,畢竟到了30歲以後,視覺年齡<實際年齡是多麼讓人欣羨的事啊

去馬偕打了2劑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胸部x光,由於都是自費項目,前後兩次間隔1個月噴了6千多

為媽媽的母親節、姊姊的生日、爸爸的生日寫卡片買禮物。從以前家裡就沒有送禮和寫卡片的習慣,但是我發覺練習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學會表達對人的情感和心意,可以增加幸福感

手機戒斷訓練,訓練自己對手機的控制力。連續2週在營期間,都拜日晚收手機拜五下午放假才拿回來,合計大約230小時。

和鄰兵倍宏去他大直阿姨的素食自助餐店大快朵頤。真正好吃的素食屌打葷食

學校終於發下i-20,中間把財力證明和護照的東西補齊多花了一週,拿到SEVIS,馬上填妥DS-160($160) ->繳費->開預約面試帳號->SEVIS i-901繳費($350) ->預約面試 -> 申請加急面試

讀完TalebAntifragile和podcast 電扶梯走左邊的Jacky推薦的書Man's search for meaning

最近在做什麼

好好使用Notion紀錄自己刷leetcode的解題思路

用Notion規劃接下來幾門免修考試的材料,目前只開讀了統計,陸續會在加入會計、經濟、資料庫管理。發現Notion可以加入美美的封面和icon,雖然以前覺得這些東西華而不實,但是後來覺得,當開始在乎這些小細節時,會讓自己更願意投入做好這件事

探索並實踐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找出優化自己工作效率的參數,這個部分比較有趣,後面會花一些時間解釋。但是簡而言之,可以分成幾個面向

  • 168斷食
  • 日落原則
  • 對自己的無知感到開心

學Java for開學的Java課、複習flask框架,希望7月底能刻出像樣的個人網站,已經設計好feature了但還沒想好系統框架

我的改變

多虧在軍中的生活,我不僅可以和不同的人聊天汲取不同的生活靈感,也能透過封閉的環境(幫我控制好了環境變數)用實驗更了解自己的身體和腦袋。如同上述所說的,我開啟了新的生活模式,具體改變可以分為3點,接著將一一說明

168斷食

我在和一個長期做斷食的鄰兵聊天得到啟發,於是開始親身嘗試。很有趣的是,我們大腦在演化過程,為了保持效率或是不知道怎麽樣(感覺是腦神經科學的領域)的,喜歡確定的事物。所以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就替名詞解釋貼上好懂的、社會賦予的單一化標籤。比如講到伊斯蘭教就直覺聯想到恐怖組織; 講到華爾街公司的主管聯想到白人男性; 講到埃及就想到金字塔; 講到斷食就想到減肥等等。固然統計上如此的聯想有一定比例是符合的,因此我們可以不用花腦袋思索另一群被我們貼錯標籤的人 ,但這樣子思考也錯失了真正全盤理解一個領域的機會。回到斷食,我斷食的目的並非為了瘦身,而是希望磨練心志,並且了解身體內分泌系統在不同場景的反應。

雖說是168斷食,但我並沒有執著一定要過16小時,有時14.5小時或18小時也都是可以彈性調整的,抓住幾個原則包含:吃完晚餐後就不要再吃任何東西、跳過早餐、斷食期間可以喝水、咖啡、茶、維他命

實踐1-2週後,我最有感的就是

空腹時對任務本身的專注度更高

對比之下,當我吃飽飯足後,我會容易去分心想娛樂或放鬆的事情。我自己詮釋為在古早時期我們還需要狩獵去維持生活時,大腦面對危機時處理效率會大大提升,而一但危機解除,大腦切換成拖延症模式。因此這種善用人體機制改善效率的方式,我覺得很酷,希望能在持續一陣子後,再分享不同的體會。By the way, YC的前執行長 Sam Altman 也在他分享productivity一文中提到他不吃早餐以及他會一週3次硬舉和一些高強度間歇作為運動。我自認高強度間歇的好處在於它不會花太多時間,卻可以很有感地刺激心肺,所以很有效率。

日落原則

把一天要做最重要的3點列出來,在日落前做完。

把一天要做的所有事情列出來,在日落前完成70%。

要求自己在白天就做完事情,是因為晚上往往會精神不集中,而且社群媒體誘惑多(大家普遍會在晚上邀約+發動態),導致做事效率降低,反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任務。加上以往如果有沒完成的事情,晚上參加聚會或活動都會有種不安感,反而沒達到參加聚會想要的想果(放鬆身心)。

因此,我現在的作息為早上8點前起床,喝一杯水後去跑步3公里以刺激心肺。回家盥洗後泡一杯咖啡開始執行一天中最重要的3件任務,等待午餐時間的到來。下午繼續努力把任務做完後,帶著成就感出門享受落日餘暉。

對自己的無知感到開心

勇敢承認自己的不足很難,但是很必要。以前看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都會有種自卑感,但是後來發覺這樣的感覺並不會給我帶來進步,於是決定轉而擁抱不足。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已經很精熟於某些東西,那我反而該為未來感到擔憂,因為未來的我只會往下跌而不可能再有所成長。

結語

最近看到海德格的向死而生哲學,覺得很有意思。他認為死和亡是不同的概念。因為人一出生就註定會死,所以活著的當下都是在向死亡更靠近一點,因此死是一個過程,亡則是最終肉體的消亡,象徵死的終點(迴圈break了的概念)。Steve Jobs 也認同這點,他認為如果你今天起床就是迎接生命的最終一天,你依然會去做現在要做的事嗎?如果好多次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應該要重新反思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的價值。

這種因為怕死而要更深刻地活在每個當下的哲學,在我上週借鄰兵的日本小說「我要吃掉你的胰臟」也多次提到,實在不得不讚嘆生命對巧合二字的詮釋。

--

--

Sam Liao
Sam Liao

Written by Sam Liao

Taiwanese 🇹🇼| New York | CMU MISM Grad| Runner 🏃 | Coding 💻 | Basketball🏀 | Chess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