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logue EP1

Sam Liao
Apr 11, 2021

--

Monologue(獨白)這項專案主要是以文字紀錄一段時間內,自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中所激盪出的想法,幫助我在未來很好的回溯過去的想法,同時有效地追蹤自己的成長軌跡。

Period: 2021年 3月- 4月初

最近完成了什麼

Photo by Vidar Nordli-Mathisen on Unsplash

3/1 丟出NYU MSIS的申請後,正式完成全部6間研究所的申請

3/17 收到CMU Master of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的錄取通知,隔天決定接下offer,預計8月中前往Pittsburgh

3/20 和工管系籃10出頭位昔日戰友在James Joyce聚會聊近況

3/22 離開待了11個月的Gogoro Network Data Analyst Intern

3/23 宜蘭金六結開啟4個月的義務役人生,預計於7月初退伍

4/8 透過臉書社團找到了在Pittsburgh的住宿,是位在松鼠丘的一棟3b1b的House,一個月$650,再加上水電、網路、食物、交通,估計之後一個月的開銷為$1000-$1200

最近在做什麼

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等待一階段兵役的過去,再兩週就可以放結訓假了

在軍中擠出時間看書充實自己,目前感興趣的領域包含Economy、Probability、Neural Science、Financial Investment、User Interface

看看線上課程培養專業技能,包含Web Development、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進度延宕),並緩慢地刷Leetcode題

打理出國的事務,更新護照、等待學校核發i-20

偶爾玩玩線上德州撲克(Natural 8),不以獲利為目的,但求持續精進

讀幾門CMU Exemption Test(去課程資訊找複習大學學過的內容),希望8月的免修考試能通過,並抵免一些學分去修更硬核的課程(不過聽說通過率不高,而且考題不透明較難事先準備)

和很久沒見的朋友出來聊聊天(子軒@Woosa、樓高@Remember me cafe、Justin@象山新家、Jimmy@總圖前曬太陽、Simon@金六結兵器連...)

和家人們多相處,把握在台灣這塊樂土的時光

希望多多透過寫作,培養自己組織思緒的能力,然而前幾次的嘗試都失敗了,所以決定此篇先用條列式的方式入門

我的改變

Photo by Ross Findon on Unsplash

忍耐和等待

當兵就是訓練忍耐和等待的過程,我變得更有耐心去處理生活中的事物(比方來說昨天搭火車從宜蘭回台北時,旁邊的小孩一直哭鬧,我以前一定會煩躁到不行,我當下卻學會換位思考 — 之後自己也有可能成為父母,養育小孩也應該壓力很大,就多包容吧)

第二層思考

人與人相處經常會有摩擦和衝突,其實一切的矛盾都來自成長背景的差異導致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就無法綜觀全局,因此開始練習不去看一個事物的表面,而去深入探討背後的原因。

會有這樣的啟發來自在軍中傾聽連上不同弟兄們的故事的過程,看見了世界賦予每個生命太複雜的變異性,而自己習以為常的生長模式也僅僅是滄海一粟。當我發現,形塑你我現在的樣子的變因無以計數,從父母職業、家中排行、性別、教育背景、同儕、地理位置,我不禁思考,如果把我的default變數調成跟她們一樣,我依舊能活出現在的我嗎?也因此,我開始學習盡可能以客觀評斷取代主觀意見。

拋棄自我的想法是很反直覺的,畢竟我們不是機器。然而我認為這並不是一個非0即1的狀態,而是透過動態調整最終達成參數最佳化的過程。或許有人會反駁:與人的應對進退是否最佳化根本不重要,自己活得開心自在就好、人生是為自己而活的等等,現在的我還沒有找到解答,或許要等待人生的歷練更加豐富才有辦法回答吧。

受德州撲克啟發的人生觀

我們生來就有不同的起手牌。如果把富豪的子女當作手握AA,我覺得我的起手牌大概是89同花這種3等牌力吧。好的起手牌大大增加了贏下底池的機率,不過隨著牌面的動態變化,翻牌、轉牌、河牌,以及和你的對手的個性,都會讓結局顯得詭譎多變。我們無法改變起手牌,就像是無法決定生長自何處,但是把握住機會,在不屬於自己的牌面時紀律棄牌; 在等到同花時綻放光彩; 在同時不屬於自己和對手的牌面時技術詐唬,德州撲克就是如此迷人的遊戲。

結語

最近看到除了資本主義,我們有更好的方法解決當前的經濟危機一書的導讀,引用了華裔產權經濟學家張五常的話,他在說明如何評判一本書時講到:

大凡一本值得讀的書,內容是否正確並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它有沒有啟發性

或許此話過為武斷,但它帶給我的啟發在於,或許我應該嘗試更多試驗性的專案,化思考為行動,而非過度擔憂失敗或遭到批判,因為或許地球上有那麼一個人因為我的文字或行動而受到啟發,而那正是我正追求的人生目標。回頭看2,300年前的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馬克思、李嘉圖、凱因斯,或許會覺得某些理論頗為荒謬或者根本是常識,但他們的開拓思想啟發了後人提出更完善的理論。如是的案例在各領域比比皆是,累積並打造出人類社會現今浩瀚無垠的知識圖譜。

期許自己能持續記錄並實踐更多想法,暫時將可行性拋棄一邊,靜靜等待那張屬於我的聽牌。

--

--

Sam Liao
Sam Liao

Written by Sam Liao

Taiwanese 🇹🇼| New York | CMU MISM Grad| Runner 🏃 | Coding 💻 | Basketball🏀 | Chess ♟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