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日記 (1)

Sam Liao
Apr 26, 2021

--

從3/23宜蘭金六結入伍至今,已度過了五週的一階新訓。這五週說長不長,倒也搜集了不少故事和人生感悟,因此想趁著邁入二階段11周訓練期之前,把這一個月在軍中的心態轉變、個人經驗以文字記錄下來。

我在當兵前google最多的問題

用手機的頻率

根據每個連隊裡班長的個性不同,會有極大的差異。以我處在的三營兵器連來說,每週只放1次手機,時間大約在20:00–20:30之間; 問隔壁連的弟兄,他們說第二週開始大概就每週4次了,大約是我們的4倍。

心得:

其實用手機這件事真的像是毒藥,班長不給你心裡就難受、不段冒出負面情緒、總想著自己和外面世界有多麽脫軌,然而開放了30分鐘,其實會發現手機中80-90%的資訊都不是急件; 漏看了某某朋友的IG貼文,也不會對生活有任何影響。漸漸地,我在最近幾週的放假或收假時,慢慢放下了對手機的執著,不會有種「終於放手機了我要滑爆」或是在收假車上有「哎,要連續3.4天沒手機用了,趁進營區前滑爆」的念頭,而更專注在回顧並感恩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幸運和美好。

有沒有時間看書

這是我當時最關心的問題xD,之前在ptt看到會有班長酸看書,不過我自己沒有遇到過,單純論時間空檔的話,可以看書的時間其實滿零碎的,因為隨時會有人下口令干擾你,平均來說每次大約介在10-30分鐘間,機會則大概有以下幾點

  1. 第一週在中山室會有大把時間寫文件、發呆、聽班長不斷重複同樣的東西(不過我覺得第一週專注在和鄰兵聊聊天打好關係比較重要)
  2. 午休一小時(不過操課比較頻繁時,看個20分鐘就想睡了)
  3. 上課時間(不過有些班長會一直點人起來,所以不是每堂課都有機會看好看滿)
  4. 等打靶的時間(打靶大概就是在下面等1小時,上去5分鐘的活動,不好好利用真的滿浪費時間的...)
  5. 莒光時間&寫大兵日記的夜晚(通常這是最完整不會被打擾且可以正大光明看書的時間。莒光時間會看影片所以帶個耳塞比較好)

心得:

看書在軍中就像是精神糧食,讓我即使肉體被禁錮在營區內,心靈卻能自由漫步在無垠的知識海中,使我腦袋可以暫時拋開陪著自己24小時的雜念,比如不合理的軍規、不效率的管理、不同調的室友...。很感謝國家給我這段逼自己看書充實自己的機會,讓我短暫脫離前陣子申請國外碩士時接踵而來的巨大壓力和自我懷疑。

會不會很操

本來很期待能夠在當兵時塑造一下體能和身材,不過對於平時有在運動的人來說(一週2次以上),當兵反而會使人退步許多,因為班長怕操會被投訴,所以根本不太跑步的,整整五週只跑了兩次步,每次都只有750公尺。放假時恢復跑5公里、10公里的習慣時,發現體力真的掉滿多的。當然每天都會有伏地挺身,從一開始的10下1組到20下2組,不過這個訓練量仍然遠低於自己在外面的菜單。

心得:

比較不習慣的其實應該是physical discomfort,我最care的應該就是廁所的沖水時常卡住或是水上不來,還得拿臉盆裝水沖掉,此外,舉凡下雨天穿著不太排水的悶臭雨衣,大熱天頂著很重又不太合尺寸的鋼盔,明明很熱但依規定必須穿oversize的運動外套和長褲,而且因為只有一套又每天都要穿所以不能送洗,以上種種經驗雖然一眨眼都已成為過去式,有一群棒子跟你一起吃苦一起幹樵軍隊,仍然是人生難得的體驗。

心態成長

剛進去的前三週,情緒相當複雜,不僅因軍中的環境龍蛇雜處,整體素質不一,還要服從於不擅管理的長官,可以說每3分鐘腦袋就會冒出「為什麼不這樣做就好了」「別連/班都...,我們為什麼要...」「為什麼就是有人不懂得閉嘴」等等的念頭,心情也像是在做雲霄飛車一般,放營站放手機就很開心,被限制東限制西就很氣很鬱悶,不過逐漸地在看書和上課發呆的過程中,偶爾會靈光一現悟出一些道理,其多半都連結到自我成長的經歷。這些道理不僅解釋了曾經困擾我的問題,也啟發了我思考不曾觸及的問題,我將整體的體悟分成三點

一. 向內找

在軍中會有形形色色的人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看多了便會發現,多數人仍然以自我為中心,檢討他人而少了同理心,不久之前我也是其中之一,然而逐漸地,我發覺這種大好大壞的心情波瀾和人世間的七情六慾都只會讓自己心更累,碰巧在看宗教的書籍時,開始學習在遇到矛盾時,先向內找自己是哪顆心在作祟。比方來說,你發一篇ig story並期待朋友的熱烈回覆,結果不如預期時你會感到沮喪,是因為存著顯示心; 自己上了不錯的學校但看到朋友上了更好的學校後會很不是滋味是因為比較心在作祟; 偷渡零食或違禁品進入軍營,每日躲躲藏藏心神不寧,是因為還沒放下對事物的執著心...

凡事向內找並非一種自我審查,而是和自己的內心對話、放過自己、達到無為的境界,如此一來會意外地感受到一股快樂的暖流,他難以形容,只能親自體會。

二. 珍惜擁有

說也奇怪,我是在讀貝氏定理相關的統計類科普書籍時有此感悟的。我們經常能在網路上看到如「學會投胎比學投資來得輕鬆」或者「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等等流行用語,隱藏在其背後的其實就是條件機率,因為given有個有錢的靠山,成功的機率往往可以大幅提升。回到自身案例,自己的在受教育上的prior condition相比同梯已經相當好了,身處北市競爭激烈的中正國中裡最優秀的班級->學校聽不懂有補習費可以再去補習班聽一次->考上師大附中後又被一群優秀的朋友圍繞->考指考前有補習費可以補國英數->考上台大得到了相比他人更多的資源和資訊->考上國外研究所,所有的prior condition都是現在種下的果的因,努力回推人生走的每一步後就會發現,之前不曾留意過那些take for granted的資源,其實都是福報,這也讓我更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三. 過度預測未來往往是徒勞無功

人類往往對於未知感到恐懼,股票市場即是真實的反映。而在求學或實習階段,也常因為過度擔心還沒做的事,反而影響了正在做的事情的品質,變得患得患失。在離開前公司之前,和部門的一位前輩聊天時透露出自己對未來職涯的不安,前輩告訴我順其自然讓生命帶你去應該去的地方時,我當下覺得有點幹話,內心想「我應該盡可能把3年、5年、10年的東西都規劃好,並且從現在開始邁往10年的未來,就應該可以順順利利了啊!」然而在軍中時我突然想到,4年前那個滿心期待進入工管系的我,天真的期待畢業後就能找到管理相關職位,大概不會認為4年後的我居然會選擇走向資訊這條路,甚至實習時有60%的時間在寫code。想通之後我也釋懷了,4年可能發生的事件太多,但結果卻只有1個,因此不需要過度預測未來,把握當下能做的事情就好,剩下的就是非系統誤差了。

總結

本來想多打些跟軍中上課有關的事情,結果還是扯太多到個人成長的層面了。想感謝這段時間一直很照顧我的鄰兵和器材班弟兄。阿軒心思縝密,總是會提醒神經大條的我要做的事; 奕呈和我分享鋪地板產業的點滴; 鼎昌陪我折了一個月的棉被蚊帳; 倍宏教我怎麼懂吃; 阿隼和我分享身為藍領工人的故事; 哲邦陪我去聽特戰度過難熬的前2週,讓我們帶著故事,往下個里程碑前進吧。

--

--

Sam Liao
Sam Liao

Written by Sam Liao

Taiwanese 🇹🇼| New York | CMU MISM Grad| Runner 🏃 | Coding 💻 | Basketball🏀 | Chess ♟

No responses yet